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違約賠償?shù)姆秶蜆藴?/p>
1.商定賠償范圍。根據(j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根據(jù)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違約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方法。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經(jīng)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增加違約金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適當減少。當事人約定遲延履行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2.一般法定賠償范圍。按照法律的一般規(guī)定確定損害賠償?shù)姆秶?。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3.特殊法定賠償范圍?;谔厥饬⒎ㄕ叩姆商貏e規(guī)定的損害賠償。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賠償損失的數(shù)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而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的,應當承擔繼續(xù)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第五百七十八條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
違約損失賠償?shù)姆秶捌湎拗?/strong>一、違約損失賠償?shù)姆秶心男?/p>
1、違約損失賠償?shù)姆秶ㄟ`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
(1)違約的賠償損失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它是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財產(chǎn)等損失的賠償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
(2)賠償損失的范圍可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或由雙方約定。在法律沒有特別規(guī)定和當事人沒有另行約定的情況下,應按完全賠償原則,賠償全部損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2、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條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第五百八十五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chǎn)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jù)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二、違約賠償?shù)膬?nèi)容有哪些
1、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chǎn)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2、一般來說合同違約金上限是不超過實際損失的30%。但是如果過高或者過低是可以請求法院給予減少或者增加的;
3、作為計算損失額依據(jù)的市場價格一般應是履行地的市場價格。
違約賠償范圍和原則違約賠償范圍和原則
違約賠償范圍和原則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在我們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的日常生活或者是工作中,其實遇到的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都可以采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要學會使用法律武器,以下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了解違約賠償范圍和原則。
違約賠償范圍和原則1
(1)完全賠償原則。是指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損失,都應由違約方負賠償責任。即違約方不僅應賠償對方因其違約而引起的現(xiàn)實財產(chǎn)的減少,而是應賠償對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這是對受害人利益實行全面的、充分的保護的有效措施。
從公平和等價交換原則看,由于違約方的違約而使受害人遭受損害,違約方也應以自己的財產(chǎn)賠償全部損害。當然,這種賠償應限制在法律規(guī)定的合理范圍內(nèi)。
根據(jù)《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條的規(guī)定,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這里的損失僅指財產(chǎn)損失。也就是說,違約方不僅應賠償受害人遭受的全部實際損失,還應賠償可得利益損失,即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損失。
實際損失是現(xiàn)存的損失,可以說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損失,一般也不會產(chǎn)生爭議。關鍵是要掌握可得利益??傻美媸呛贤男泻髠鶛嗳丝梢詫崿F(xiàn)或者取得的收益,它具有以下特點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
①未來性??傻美娌皇乾F(xiàn)實的利益,而是一種未來的利益,它必須是經(jīng)過合同違約方履行后才能獲得的利益。
②期待性。可得利益是當事人訂立合同時可以預見的利益,可得利益的損失也是合同當事人能夠預見到的損失。
③一定的現(xiàn)實性。盡管可得利益并非訂立合同時就可實際享有的利益,但這種利益并不是臆想的,如果合同違約方不違約,是非違約方可以得到的利益。
(2)合理預見原則。完全賠償原則是對非違約方的有力保護,但從民法的基本原則出發(fā),應將這種損害賠償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nèi)。《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條規(guī)定,“賠償損失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边@就是合理預見原則,又叫可預見性規(guī)定,主要包括以下內(nèi)容:
①預見的主體是違約方;
②預見的時間是合同訂立時;
③預見的內(nèi)容是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財產(chǎn)損失的范圍;
④判斷違約方能否預見的標準采用主觀和客觀相結合的標準,即通常以同類型的社會一般人的預見能力為標準。
(3)減輕損害原則。也叫采取適當措施避免損失擴大原則,是指在一方違約并造成損害后,受害人必須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損害的擴大,否則,受害人應對擴大部分的損害負責,違約方此時也有權請求從損害賠償金額中扣除本可避免的損害部分。也就是將減輕損害作為受害人的一項義務看待,并以此限制違約方的賠償責任。
《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一條也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睖p輕損害原則的構成要件是:
①損害的發(fā)生由違約方所致,受害人對此沒有過錯;
②受害人未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損害擴大;
③受害人的不當行為造成損害擴大。
(4)損益相抵原則。又叫損益同銷,是指受害人基于損害發(fā)生的同一原因而獲得利益時,應將所受利益從所受損害中扣除,以確定損害賠償范圍。這是確定賠償責任范圍的重要規(guī)則。根據(jù)這一規(guī)則,違約既使受害人遭受了損害,又使受害人獲得了利益時,法院應責令違約方賠償受害人全部損害與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額,這是凈損失、真實損失,但并不是減輕違約方本應承擔的責任。
我國《民法典》和《民法典》都沒有規(guī)定損益相抵原則,但基于誠實信用原則和公平原則,應承認此原則。具體地說,違約損害賠償?shù)啬康氖茄a償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失,并非使受害人反而因此而受益。由于同一違約行為既遭受損失,又獲得利益,如不將利益予以扣除,就等于讓受害人因違約行為而受益,這是違反違約損害賠償?shù)谋疽夂湍康牡?。因此,必須采取損益相抵原則。
損益相抵原則的構成要件:
①違約損害賠償之債已經(jīng)成立。這是前提條件。即只有構成違約損害賠償之債時,才有必要確定損害賠償范圍,而損益相抵恰恰是限制損害賠償范圍的因素。
②違約行為造成了損害和收益。即損害和收益是同一違約行為的不同結果。
(5)責任相抵原則。是指按照債權人與債務人各自應負的責任確定責任范圍?!睹穹ǖ洹返谖灏倬攀l規(guī)定,“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這就是責任相抵原則。同時應明確,在我國民法典理論上,責任相抵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不是指當事人的責任抵銷,是在確定各自應負的責任基礎上確定賠償責任。
責任相抵原則的構成要件:
①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即適用前提是雙方當事人都存在違約行為。這是客觀要件,只要客觀上具有違約行為,而不管主觀上是否存在過錯。
②雙方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在當事人雙方都違約的情況下,其各自承擔與其違約行為相對應的違約責任,不能相互替代。
違約賠償范圍和原則2
合同違約金怎么算
違約金是指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或者法律直接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違約的,應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錢。違約金的標準是金錢,但當事人也可以約定違約金的標的物為金錢以外的其他財產(chǎn)。違約金具有擔保債務履行的功效,又具有懲罰違約人和補償無過錯一方當事人所受損失的效果,因此有的國家將其作為合同擔保的措施之一,有的國家將其作為違反合同的責任承擔方式。
法律咨詢:違約金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律師解答:如果合同雙方對違約金有約定,按照合同約定處理。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chǎn)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適當減少。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后,還應當履行債務。
如果合同雙方在合同中沒有約定違約金的,違約金一般等于違約所造成的實際經(jīng)濟損失。
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 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經(jīng) 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相關法律知識:
違約金是指一方當事人由于過錯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應當依照合同的約定或由法律的規(guī)定,支付給另一方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
賠償金是指合同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約定,而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給予一定數(shù)量貨幣進行賠償。
區(qū)別:不管合同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約定是否給另一方造成損失,只要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違約金條 款,違約方就必須給付另一方違約金;給付賠償金的前提必須是一方違反合同約定,給另一方造成了實際損失。同時,如果違約方給另一方造成的損失超過違約金 的,則還應給付賠償金,補償違約金之不足。
就如1997年版《內(nèi)銷商品房預售合同》第十一條所稱的“乙方的實際經(jīng)濟損失超過中方支付的違約金時,實際經(jīng)濟損失與違約金等額部分,由甲方據(jù)實賠償”。一般來說,違約金的數(shù)額應當在房地產(chǎn)轉讓合同中約定。如未作約定,則依照《房地產(chǎn)轉讓辦法》:
(1)因房地產(chǎn)預(出)售人的過錯,未在約定的時間內(nèi)交付房地產(chǎn)的,預(出)售人向購房人支付的違約金為已經(jīng)收取的轉讓價款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存款利率計算所得利息的兩倍;
(2)因購房人的過錯,末在約定的時間內(nèi)支付轉讓價款的,購房人向房地產(chǎn)預(出)售人支付的違約金為逾期支付的轉讓價款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存款利率計算所得利息的兩倍。
違約賠償范圍和原則3
何為預約與本約?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及其與本約合同的區(qū)分標準
一、預約與本約的定義:
(1)預約(又稱“預約合同”),即“約定將來訂立一定契約的契約”。
(2)本約(又稱“本合同”、“本約合同”),即“實現(xiàn)預約所訂立的契約”。
預約合同最本質的內(nèi)涵是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nèi)訂立合同。當事人就在將來一定期限內(nèi)訂立合同達成合意,即可構成預約合同。
二、預約合同的法律性質:
(1)預約合同是獨立的合同,具有獨立的締約過程,同時與本合同緊密相聯(lián)。
(2)是諾成合同(即“不要物合同”)。以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為成立要件的合同。
三、關于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既然預約合同屬于獨立的合同,原則上關于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也適用《民法典》合同編第8章關于“違約責任”的規(guī)定:
(1)因一方違約,符合解除合同條件的,非違約方也可以請求解除合同。
(2)違約金責任;
(3)定金責任;
(4)繼續(xù)履行;繼續(xù)履行是違約責任的一種形式,具有國家強制性,不是單純的合同義務的履行。
(5)賠償損失;
(6)等等。
四、關于預約合同中請求違約方繼續(xù)履行之例外規(guī)定:
根據(jù)《民法典》580條之規(guī)定,存在三種違約方可以拒絕繼續(xù)履行的情形:
(1)法律上或者事實上不能履行;
(2)債務標的不適于強制履行或者履行費用過高;
(3)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nèi)未請求履行。
五、關于預約合同違約方損害賠償?shù)姆秶?,理論中大致存在以下幾種觀點:
觀點(1)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范圍大致相當于本約合同的締約過失責任范圍,即相當于賠償本約合同的信賴利益。
觀點(2)預約合同的違約損害賠償范圍可以以本約合同的履行利益為參照,通過減輕損害、損益相抵等規(guī)則予以限縮,結果肯定要小于本約合同的違約損害賠償范圍。
觀點(3)相對于本約而言,違反預約合同的行為既是預約合同的違約行為,也可視為本約合同的締約過失行為。此時發(fā)生本約合同締約過失責任和預約合同違約責任的競合,不管采用哪種方式計算,損害賠償結果應當是一致的,并且以不超過履行利益為限。
關于預約合同的繼續(xù)履行及損害賠償?shù)姆秶睹穹ǖ洹?80原則性規(guī)定:違約方應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為實踐留下足夠的靈活性和裁量空間。
六、區(qū)分預約和本約的標準:
區(qū)分預約和本約以意思表示為準——即以當事人之間有無將來訂立本約合同的意思表示為標準。
七、預約合同與本約合同的區(qū)別:
(1)合同標的不同。預約合同的標的和合同目的是不變的,即訂立本約為合同標的;而本合同的標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合同內(nèi)容的不同。預約合同內(nèi)容有較高性和概括性,對權利和義務只是一個大致的、粗略的約定,并不具體明確,并不包含本約的主要內(nèi)容和必要條款。本約所約定的更為確定、全面,涵蓋具體的債權債務關系。
(3)訂立合同的目的不同。預約合同是為了確保未來能夠訂立本約;而本合同則是為了確保權利和義務能夠實現(xiàn)。
預約與本約間關系密切,當事人約定為本約亦或是預約,理論上雖易分,但實際中往往不易判斷,應從當事人的真實的意思和合同目的多方面來認定。
法條參考:
《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五條 當事人約定在將來一定期限內(nèi)訂立合同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等,構成預約合同。
當事人一方不履行預約合同約定的訂立合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
房屋租賃合同因出租人違約賠償損失范圍是什么房屋租賃合同因出租人違約賠償損失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的范圍為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1、根據(jù)合同法相關法律規(guī)定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出租方違反合同相關條款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就按照合同約定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的違約責任處理;2、如果合同中沒有具體約定違約賠償條款,當事人經(jīng)協(xié)商一致,可以補充約定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j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條 【損害賠償范圍】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造成對方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過違約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
違約損害賠償范圍是怎么規(guī)定的一、違約損害賠償范圍是怎么規(guī)定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的? 賠償損失的范圍可由法律直接規(guī)定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或由雙方當事人約定。在法律沒有特別規(guī)定和當事人沒有另行約定的情況下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應按完全賠償原則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賠償全部損失。 《 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五條規(guī)定:“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 合同履行 以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睋p失包括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是指財產(chǎn)上的直接減少。間接損失又稱所失利益,指失去的可以預期取得的利益??梢垣@得的預期的利益,簡稱可得利益??傻美嬷咐麧?,而不是營業(yè)額。 在實踐中,可預見到的情況千差萬別,很難把握,如果對此不加以限制,就會導致當事人亂用或者曲解“可預見”的本意。因此法律對可預見性采取了一些限制。預見性有三個要件: (1)預見的主體為違約人,而不是非違約人。 (2)預見的時間為訂立合同之時,而不是違約之時。 (3)預見的內(nèi)容為立約時應當預見的違約損失,預見不到的損失,不在賠償范圍之列。 二、什么是法定損害賠償?shù)脑瓌t? 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法定損害賠償應遵循以下規(guī)則: 1、完全賠償原則。完全賠償原則是指因違約方的違約行為而對受害人造成的全部損失都應當由違約方負賠償責任。具體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積極損失與可得利益損失?!睹穹ǖ洹返谖灏侔耸臈l規(guī)定,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可見,違約損害賠償?shù)姆秶ìF(xiàn)有財產(chǎn)的減少和可得利益的損失。前者主要表現(xiàn)為標的物滅失、為準備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費用、停工損失和為減少違約損失而支出的費用等;后者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取得的利益。我國《民法典》采納了完全賠償原則,體現(xiàn)在本法第五百八十四條。 2、合理預見規(guī)則。根據(jù)我國《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四條規(guī)定,損失賠償額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只有當違約所造成的損害是違約方在訂約時可以預見的情況下,才能認為損害結果與違約行為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違約方才應當對這些損害進行賠償。如果損害不可預見,則違約方不應賠償。采用合理預見規(guī)則的根本原因在于,只有在交易發(fā)生時, 合同當事人 對其未來的風險和責任可以預測,才能計算其費用和利益,并能夠正常地從事交易活動。 3、減輕損失規(guī)則。所謂減輕損失規(guī)則是指一方違約后,另一方應當及時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否則,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減輕損失規(guī)則規(guī)定在我國《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一條:“當事人一方違約后,對方應當采取適當?shù)拇胧┓乐箵p失的擴大。沒有采取適當?shù)拇胧┲率箵p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減輕損失規(guī)則是依據(jù)誠實信用原則而產(chǎn)生的。 由此可見,具體的賠償范圍必須根據(jù)雙方合作的實際事宜來分析的,肯定經(jīng)濟賠償絕不僅限于當下給企業(yè)造成的損失,也應該計算出合同正常履行以后的情況下企業(yè)可以獲得的收益,收益和當下給企業(yè)造成的損失都是在可以要求對方賠償?shù)姆秶鷥?nèi)的。雙方對這一點最好是自行進行約定。
違約損害賠償責任的范圍有哪幾類違約損害賠償責任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的范圍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是指在發(fā)生違約情事以后違約賠償損失的賠償范圍判決書 ,在請求損害賠償時應如何確定損害的范圍,根據(jù)什么原則來確定損害賠償?shù)臄?shù)額。合同法第113條規(guī)定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原則上,通過賠償損失應使受害人處于如同合同已經(jīng)履行時的同樣狀態(tài)。通常認為財產(chǎn)上損害賠償范圍即合同法規(guī)定了三類:
1、約定賠償范圍。
依當事人的意思而定的損害賠償,合同法第114條第1款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因違約產(chǎn)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奔s定賠償是依照當事人的意思確定損失賠償?shù)姆秶陀嬎惴椒ǎw現(xiàn)了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和合同自由原則。如果當事人有賠償損失的約定,則應優(yōu)先適用。
2、一般法定賠償范圍。
依照法律的一般規(guī)定確定損害賠償?shù)姆秶?。合同法?13條第1款規(guī)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涉外經(jīng)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1987年10月19日)對涉外經(jīng)濟合同的違約責任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或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的,除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或合同另有規(guī)定外,違約一方當事人賠償另一當事人因此所受到的損失,一般應包括財產(chǎn)的毀損、減少、滅失和減少或消除損失所支出的費用,以及合同如能履行可以獲得的利益(在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就是指利潤),但不得超過違約一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到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由此可見,在合同當事人沒有約定賠償時,則應適用法定賠償。
3、特別法定賠償范圍。
由法律基于特殊的立法政策而特別規(guī)定的損害賠償。合同法第113條第2款規(guī)定“經(jīng)營者對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guī)定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奔措p倍賠償。根據(jù)特別法優(yōu)先于普通法適用的原則,在有特別法可依的情況下,應當優(yōu)先使用特別法,即優(yōu)先適用特別法定賠償。
【大連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