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h1>
行政賠償?shù)暮x及范圍 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只有當行政機關及其執(zhí)法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與行政相對人的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政機關才承擔賠償責任,實施行政侵犯行為的人,必須是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侵犯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橇斯?、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政機關及行政執(zhí)法人員,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鞘裁葱姓r償責任的構成要件行政賠償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法侵害公民、法人和其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撬M織的合法權益所承擔的賠償責任。
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鞘裁?/strong>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行政賠償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法侵害公民、法人和其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所承擔的賠償責任。行政賠償責任由以下4大要件構成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
(一) 主體要件。
實施行政侵犯行為的人,必須是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侵犯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政機關及行政執(zhí)法人員。具體包括:
(1)行政機關、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及其行政執(zhí)法人員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
(2)受行政機關委托執(zhí)行行政職務的管理機構及其人員;
(3)自愿協(xié)助行政事務的人員。
(二)行為要件。
行政侵權行為是行政賠償責任最根本的前提要件。行政侵權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必須是執(zhí)行行政職務的行為。既包括行政主體本身直接做出的職務行為,也包括行政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組織所做出的履行職務的行為。
(2)必須是在法定的職責范圍內(nèi)行使職權,違法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
(三)損害事實。
損害的發(fā)生是行政賠償責任產(chǎn)生的基礎條件。損害包括人身損害與財產(chǎn)損害。
(1)必須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確實存在的損害。對于某種將來可能發(fā)生也可能未發(fā)生的不確定狀態(tài)的損害,不能請求行政賠償。
(2)損害必須是直接損害,不包括間接損害。
(四)因果關系。
只有當行政機關及其執(zhí)法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與行政相對人的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政機關才承擔賠償責任。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行政機關不承擔賠償責任:
(1)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行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2)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行政賠償?shù)暮x及范圍
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其賠償范圍是:
(1)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3)毆打或者以其他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的;
(4)違法使用武器、警具造成公民身體傷害的;
(5)違法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的;
(6)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7)違法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8)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侵犯財產(chǎn)權造成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行政賠償程序(一)--行政賠償請求程序
受害人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另一種是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由賠償義務機關的上級部門決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判決或裁定。
一、直接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受害人直接提起行政賠償請求的,必須首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只有在賠償義務機關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 人對賠償數(shù)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才可以向上一機關申請復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賠償:
(1)爭議雙方對行使職權行為的合法性沒有爭議,但賠償問題達不成協(xié)議;
(2)該侵權行為已經(jīng)被確認為違法或者已經(jīng)被撤銷、變更;
(3)該侵權行為已經(jīng)被法院判決違法而撤銷;
(4)該爭議行為的裁決是終局裁決;
(5)該爭議行為是事實行為。
二、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是指請求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中一并提出賠償要求。復議機關或者人民法院通常先確認該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然后再決定是否賠償。
三、提出賠償請求的限制。《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請求人根據(jù)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shù)項賠償請求。但是,如果造成的損害是單一的,請求人只能就該項損害提出賠償請求,不能因為該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提出賠償請求。也就是說,行政賠償?shù)馁r償金數(shù)額以直接損失為限。
四、提交賠償申請書。請求人提起行政賠償請求時,必須遞交賠償申請書。賠償申請書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
(1)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2)具體的請求、事實根據(jù)和理由;
(3)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行政賠償責任承擔形式有哪些1.支付賠償金。
這是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我國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主要方式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國家賠償責任在多數(shù)情況下以支付賠償金的方式進行。根據(jù)《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支付賠償金的適用范圍包括以下幾種:
(1)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在此情況下,支付賠償金成為一種恰當可行的方式。
(2)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造成公民生命權或健康權受損害的,應當依據(jù)損害的程度給予相應的金錢賠償。損害的程度可分為一般傷害、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死亡等。
(3)侵犯公民、法人和其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他組織財產(chǎn)權的。對于財產(chǎn)損害,一般均可采用金錢賠償?shù)姆绞竭M行。但如果用其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他方式賠償更加便捷、適當?shù)?,則采用其他方式。
2.返還財產(chǎn)。
返還財產(chǎn)指賠償義務機關將非法占有的財物歸還給合法占有人以回復到權利人合法占有狀態(tài)的一種賠償責任承擔形式。我國《國家賠償法》第25條規(guī)定:“能夠返還財產(chǎn)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chǎn)或恢復原狀?!狈颠€財產(chǎn)是一種比較簡便易行的賠償方式,而且由于它是將原財產(chǎn)完好無缺地歸還原占有人,所以這種賠償方式較容易被接受。
返還財產(chǎn)包括返還金錢及返還財物兩種具體狀態(tài)。返還金錢包括返還對受害人科處的罰款;返還對受害人非法收取的保證金、擔保金及其他款項;返還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非法征收和攤派的費用等。返還財物包括返還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返還沒收的財物及違反國家規(guī)定征收的財物等。
3.恢復原狀。
恢復原狀指對受害人所遭受的合法權益的損失由國家加以恢復,使其回歸到被侵害以前的狀態(tài)的一種賠償方式。這種賠償形式主要適用于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chǎn)損壞但能夠予以修復的或應當返還的財產(chǎn)損壞但能夠恢復原狀的情形。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財產(chǎn)遭損壞但能夠恢復原狀的,應予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適用金錢賠償。
4.其他賠償方式。
其他賠償方式主要指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三種。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這三種賠償方式在適用時應注意的是:第一,這三種方式均需在賠償義務機關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時方可使用,如違法拘留、非法拘禁等造成受害人名譽權、榮譽權受到損害;第二,這三種方式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賠償方式一并適用;第三,這三種方式的適用應在一定的影響范圍內(nèi)進行,既不能隨意縮小,也不能無限制地擴大,其標準應是損害影響范圍和補救范圍基本一致。
行政法律責任有哪幾種形式?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有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
(1)通報批評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
(2)賠禮道歉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承認錯誤;
(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4)返還權益;
(5)恢復原狀;
(6)停止違法行為;
(7)繼續(xù)履行職責;
(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
(9)糾正不適當?shù)男姓袨椋?/p>
(10)行政賠償?shù)取?/p>
_
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是什么行政責任按承擔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的主體不同可分為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承擔的行政責任和行政相對人承擔的行政責任。
(1)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①通報批評;②賠禮道歉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承認錯誤;③恢復名譽,消除影響;④返還權益;⑤恢復原狀;⑥停止違法行為;⑦履行職務;⑧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⑨糾正不適當?shù)男姓袨椋虎庑姓r償?shù)取?/p>
(2)公務員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①通報批評;②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接受行政處分等。
(3)行政相對人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①承認錯誤,賠禮道歉;②接受行政處罰;③履行法定義務;④恢復原狀,返還財產(chǎn);⑤賠償損失等。
此外,外國人及外國組織在我國境內(nèi)活動時,屬于我國行政管理相對方,如違反了我國行政管理義務也要承擔行政責任。外國人承擔行政責任的特殊方式還有限期離境、驅(qū)逐出境、禁止離境等。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律師投稿,刊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于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們將予以及時更正或刪除。
上一篇:
快遞一大袋衣服丟件怎么賠下一篇:
自行寄件的快遞丟失怎么索賠
更多相關法律知識
行政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行政賠償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違法侵害公民、法人和其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所承擔的賠償責任。行政賠償責任由以下4大要件構成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
(一) 主體要件。
實施行政侵犯行為的人,必須是在行使行政職權的過程中,侵犯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政機關及行政執(zhí)法人員。具體包括:
(1)行政機關、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組織及其行政執(zhí)法人員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
(2)受行政機關委托執(zhí)行行政職務的管理機構及其人員;
(3)自愿協(xié)助行政事務的人員。
(二)行為要件。
行政侵權行為是行政賠償責任最根本的前提要件。行政侵權行為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
(1)必須是執(zhí)行行政職務的行為。既包括行政主體本身直接做出的職務行為,也包括行政工作人員或者受委托組織所做出的履行職務的行為。
(2)必須是在法定的職責范圍內(nèi)行使職權,違法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
(三)損害事實。
損害的發(fā)生是行政賠償責任產(chǎn)生的基礎條件。損害包括人身損害與財產(chǎn)損害。
(1)必須是已經(jīng)發(fā)生的、確實存在的損害。對于某種將來可能發(fā)生也可能未發(fā)生的不確定狀態(tài)的損害,不能請求行政賠償。
(2)損害必須是直接損害,不包括間接損害。
(四)因果關系。
只有當行政機關及其執(zhí)法人員違法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與行政相對人的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行政機關才承擔賠償責任。但有下列情況之一的,行政機關不承擔賠償責任:
(1)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行使行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2)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自己的行為致使損害發(fā)生的。
行政賠償?shù)暮x及范圍
行政賠償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其賠償范圍是:
(1)違法拘留或者違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措施的;
(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公民人身自由的;
(3)毆打或者以其他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的;
(4)違法使用武器、警具造成公民身體傷害的;
(5)違法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zhí)照、責令停產(chǎn)、停業(yè)、沒收財物的;
(6)違法對財產(chǎn)采取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的;
(7)違法征收財物、攤派費用的;
(8)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侵犯財產(chǎn)權造成損害的其他違法行為。
行政賠償程序(一)--行政賠償請求程序
受害人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請求;另一種是通過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由賠償義務機關的上級部門決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判決或裁定。
一、直接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受害人直接提起行政賠償請求的,必須首先向行政賠償義務機關提出。只有在賠償義務機關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 人對賠償數(shù)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才可以向上一機關申請復議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賠償:
(1)爭議雙方對行使職權行為的合法性沒有爭議,但賠償問題達不成協(xié)議;
(2)該侵權行為已經(jīng)被確認為違法或者已經(jīng)被撤銷、變更;
(3)該侵權行為已經(jīng)被法院判決違法而撤銷;
(4)該爭議行為的裁決是終局裁決;
(5)該爭議行為是事實行為。
二、一并提出行政賠償請求。是指請求人在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中一并提出賠償要求。復議機關或者人民法院通常先確認該行政行為的合法性,然后再決定是否賠償。
三、提出賠償請求的限制。《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請求人根據(jù)受到的不同損害,可以同時提出數(shù)項賠償請求。但是,如果造成的損害是單一的,請求人只能就該項損害提出賠償請求,不能因為該損害造成的間接損失提出賠償請求。也就是說,行政賠償?shù)馁r償金數(shù)額以直接損失為限。
四、提交賠償申請書。請求人提起行政賠償請求時,必須遞交賠償申請書。賠償申請書應包括以下內(nèi)容:
(1)受害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2)具體的請求、事實根據(jù)和理由;
(3)申請的年、月、日。
賠償請求人書寫申請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委托他人代書;也可以口頭申請,由賠償義務機關記入筆錄。
行政賠償責任承擔形式有哪些1.支付賠償金。
這是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我國國家承擔賠償責任的主要方式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國家賠償責任在多數(shù)情況下以支付賠償金的方式進行。根據(jù)《國家賠償法》的規(guī)定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支付賠償金的適用范圍包括以下幾種:
(1)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的。在此情況下,支付賠償金成為一種恰當可行的方式。
(2)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造成公民生命權或健康權受損害的,應當依據(jù)損害的程度給予相應的金錢賠償。損害的程度可分為一般傷害、部分或全部喪失勞動能力、死亡等。
(3)侵犯公民、法人和其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他組織財產(chǎn)權的。對于財產(chǎn)損害,一般均可采用金錢賠償?shù)姆绞竭M行。但如果用其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他方式賠償更加便捷、適當?shù)?,則采用其他方式。
2.返還財產(chǎn)。
返還財產(chǎn)指賠償義務機關將非法占有的財物歸還給合法占有人以回復到權利人合法占有狀態(tài)的一種賠償責任承擔形式。我國《國家賠償法》第25條規(guī)定:“能夠返還財產(chǎn)或者恢復原狀的,予以返還財產(chǎn)或恢復原狀?!狈颠€財產(chǎn)是一種比較簡便易行的賠償方式,而且由于它是將原財產(chǎn)完好無缺地歸還原占有人,所以這種賠償方式較容易被接受。
返還財產(chǎn)包括返還金錢及返還財物兩種具體狀態(tài)。返還金錢包括返還對受害人科處的罰款;返還對受害人非法收取的保證金、擔保金及其他款項;返還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非法征收和攤派的費用等。返還財物包括返還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返還沒收的財物及違反國家規(guī)定征收的財物等。
3.恢復原狀。
恢復原狀指對受害人所遭受的合法權益的損失由國家加以恢復,使其回歸到被侵害以前的狀態(tài)的一種賠償方式。這種賠償形式主要適用于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chǎn)損壞但能夠予以修復的或應當返還的財產(chǎn)損壞但能夠恢復原狀的情形。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財產(chǎn)遭損壞但能夠恢復原狀的,應予恢復原狀;不能恢復原狀的,適用金錢賠償。
4.其他賠償方式。
其他賠償方式主要指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三種。根據(jù)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這三種賠償方式在適用時應注意的是:第一,這三種方式均需在賠償義務機關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時方可使用,如違法拘留、非法拘禁等造成受害人名譽權、榮譽權受到損害;第二,這三種方式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與其他賠償方式一并適用;第三,這三種方式的適用應在一定的影響范圍內(nèi)進行,既不能隨意縮小,也不能無限制地擴大,其標準應是損害影響范圍和補救范圍基本一致。
行政法律責任有哪幾種形式?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方式有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
(1)通報批評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
(2)賠禮道歉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承認錯誤;
(3)恢復名譽,消除影響;
(4)返還權益;
(5)恢復原狀;
(6)停止違法行為;
(7)繼續(xù)履行職責;
(8)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
(9)糾正不適當?shù)男姓袨椋?/p>
(10)行政賠償?shù)取?/p>
_
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是什么行政責任按承擔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的主體不同可分為行政主體及其公務員承擔的行政責任和行政相對人承擔的行政責任。
(1)行政主體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①通報批評;②賠禮道歉行政賠償?shù)呢熑涡问绞? ,承認錯誤;③恢復名譽,消除影響;④返還權益;⑤恢復原狀;⑥停止違法行為;⑦履行職務;⑧撤銷違法的行政行為;⑨糾正不適當?shù)男姓袨椋虎庑姓r償?shù)取?/p>
(2)公務員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①通報批評;②承擔賠償損失的責任、接受行政處分等。
(3)行政相對人承擔行政責任的具體方式有:①承認錯誤,賠禮道歉;②接受行政處罰;③履行法定義務;④恢復原狀,返還財產(chǎn);⑤賠償損失等。
此外,外國人及外國組織在我國境內(nèi)活動時,屬于我國行政管理相對方,如違反了我國行政管理義務也要承擔行政責任。外國人承擔行政責任的特殊方式還有限期離境、驅(qū)逐出境、禁止離境等。